专业代购印度和孟加拉国药品
种类齐全,正规渠道,国际直邮,价格优惠
产品属性

奥希替尼(珠峰制药)

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,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(NSCLC)成人患者的治疗。

产品介绍

       甲磺酸奥希替尼片,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,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(NSCLC)成人患者的治疗。


用法用量


本品应由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使用。
在使用本品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前,首先需要明确EGFR T790M突变的状态。应采用经过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确定存在EGFR T790M突变方可使用本品治疗(详见[注意事项])。
剂量
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80mg,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。
如果漏服本品1次,则应补服本品,除非下次服药时间在12小时以内。
本品应在每日相同的时间服用,进餐或空腹时服用均可。
剂量调整

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,可暂停用药或减量。如果需要减量,则剂量应减至40mg,每日1次。


不良反应


安全性数据总结(不考虑因果关系)
在两项全球单臂临床试验中(AURA扩展研究II期部分和AURA 2研究)获得了411名既往接受过治疗的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数据,这些患者服用的剂量为每日80mg。411例患者中,333例暴露于本品治疗至少6个月;97例患者暴露至少9个月;但是,无患者暴露达12个月。
本品治疗组患者中最常见(>20%)不良事件为腹泻(42%)、皮疹(41%)、皮肤干燥(31%)和指(趾)甲毒性(25%)。
导致剂量减少或中断治疗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心电图QTc间期延长(2.2%)和中性粒细胞减少(1.9%)。2%或2%以上患者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为肺炎和肺栓塞。本品治疗组4例患者(1%)出现致死性间质性肺病/非感染性肺炎不良事件。1例以上患者报告的其它致死性不良事件包括感染性肺炎(4例患者)和心脑血管意外/脑出血(2例患者)。本品治疗组5.6%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。导致中止治疗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间质性肺病/非感染性肺炎和脑血管意外/脑梗死。
表2 两项全球单臂研究中发生率>10%的所有NCICTCAE*级别的不良事件及发生率>2%的NCI CTCAE* 3-4级不良事件
安全性数据总结(明确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部分)
表3列举了服用本品的患者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(ADR)发生率。
不良反应根据MedDRA的系统器官分类(SOC)进行列表。在每个系统器官分类内部按发生频率对ADR进行了排列,其中频率最高的ADR居首。在每个频率类别内则按严重程度的降序对ADR进行排列。此外,依据CIOMS III的常规概念对每项ADR相应的发生频率进行了归类,这些发生频率的类别为:极常见(≥1/10);常见(>1/100至<1/10);少见(≥1/1,000至<1/100);罕见(≥1/10,000至<1/1,000);极罕见(<1/10,000);不详(根据现有数据无法估计)。本节仅纳入了已经结束的研究获得的数据,在这些研究中,患者的暴露量是已知的。
表3. AURAa研究期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
AURA 17 安全性数据总结
在亚太地区II期研究(表 4. AURA 17,参见[临床试验])中获得了171名(其中148名为中国患者)既往接受过治疗的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的亚太人群安全性数据,这些患者服用的剂量为每日80mg。AURA 17的安全性数据与全球II期安全性数据一致。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或2级。最常报告的ADR有:腹泻(29%)和皮疹(20%)。AURA 17研究中,CTCAE 3级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%。在以每日80mg的方案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,因ADR减量的患者占0.6%。有1.2% 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而提前停药。



       甲磺酸奥希替尼片,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,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(NSCLC)成人患者的治疗。


用法用量


本品应由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使用。
在使用本品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前,首先需要明确EGFR T790M突变的状态。应采用经过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确定存在EGFR T790M突变方可使用本品治疗(详见[注意事项])。
剂量
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80mg,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。
如果漏服本品1次,则应补服本品,除非下次服药时间在12小时以内。
本品应在每日相同的时间服用,进餐或空腹时服用均可。
剂量调整

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,可暂停用药或减量。如果需要减量,则剂量应减至40mg,每日1次。


不良反应


安全性数据总结(不考虑因果关系)
在两项全球单臂临床试验中(AURA扩展研究II期部分和AURA 2研究)获得了411名既往接受过治疗的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数据,这些患者服用的剂量为每日80mg。411例患者中,333例暴露于本品治疗至少6个月;97例患者暴露至少9个月;但是,无患者暴露达12个月。
本品治疗组患者中最常见(>20%)不良事件为腹泻(42%)、皮疹(41%)、皮肤干燥(31%)和指(趾)甲毒性(25%)。
导致剂量减少或中断治疗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心电图QTc间期延长(2.2%)和中性粒细胞减少(1.9%)。2%或2%以上患者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为肺炎和肺栓塞。本品治疗组4例患者(1%)出现致死性间质性肺病/非感染性肺炎不良事件。1例以上患者报告的其它致死性不良事件包括感染性肺炎(4例患者)和心脑血管意外/脑出血(2例患者)。本品治疗组5.6%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。导致中止治疗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间质性肺病/非感染性肺炎和脑血管意外/脑梗死。
表2 两项全球单臂研究中发生率>10%的所有NCICTCAE*级别的不良事件及发生率>2%的NCI CTCAE* 3-4级不良事件
安全性数据总结(明确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部分)
表3列举了服用本品的患者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(ADR)发生率。
不良反应根据MedDRA的系统器官分类(SOC)进行列表。在每个系统器官分类内部按发生频率对ADR进行了排列,其中频率最高的ADR居首。在每个频率类别内则按严重程度的降序对ADR进行排列。此外,依据CIOMS III的常规概念对每项ADR相应的发生频率进行了归类,这些发生频率的类别为:极常见(≥1/10);常见(>1/100至<1/10);少见(≥1/1,000至<1/100);罕见(≥1/10,000至<1/1,000);极罕见(<1/10,000);不详(根据现有数据无法估计)。本节仅纳入了已经结束的研究获得的数据,在这些研究中,患者的暴露量是已知的。
表3. AURAa研究期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
AURA 17 安全性数据总结
在亚太地区II期研究(表 4. AURA 17,参见[临床试验])中获得了171名(其中148名为中国患者)既往接受过治疗的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的亚太人群安全性数据,这些患者服用的剂量为每日80mg。AURA 17的安全性数据与全球II期安全性数据一致。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或2级。最常报告的ADR有:腹泻(29%)和皮疹(20%)。AURA 17研究中,CTCAE 3级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%。在以每日80mg的方案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,因ADR减量的患者占0.6%。有1.2% 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而提前停药。